课题: 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生字。 教学重、难点: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学具准备:查找资料 教学时数:7课时 教学过程: | |||
序 号 |
教 师 活 动 |
学 生 活 动 |
反 思 |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老师带领学生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到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想开展哪些活动?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2. 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阅读《把握自己》认识沉迷于网络的危害,坚定把握自己,告别网吧的决心。 3.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14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网上呼救》《把握自己》等五个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2)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四、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五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比如:
五、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离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3.重点阅读《把握自己》。 (1)想一想:从这篇演讲稿中,你明白了什么? (2)课堂讨论。
怎样理解“网络能造就人才,也能诱使许多对事物辨别能力差的人走向无底深渊。” ①师生共同历数“网络英雄”和他们的故事。 ②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沉迷网络的危险。 ③小结: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有效地利用资源就能获得成功,被不良信息捕获就会发生悲剧。 (3)面对网络怎样才能“把握自己”。 教师宣读“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家庭成员 爸爸 妈妈 我 获得的信息 球赛 开业 动物园 获得信息的渠道 电视 书刊 听说 调查后的分析: 2.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3.尝试对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的渠道的比例 4.全班汇总交流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5.讨论: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 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推测作用,比如:企业如何选择最佳的广告渠道;如何最快地获得有效的信息。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 ∕ 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网络游戏好处多 ∕ 反方:玩网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网聊天多交朋友 ∕ 反方:上网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 ∕ 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小结 主要总结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第五课时 学习目标 1.阅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研究报告的基本特点,认识5个生字。
一、谈话激趣,明确目标 1.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信息对我们有什么用呢? 2.我们遇到一些问题,可以搜集处理信息,撰写研究报告来解决。
二、阅读报告,了解特点 1.通读两篇研究报告,学习生字。 2.说说这两篇研究报告主要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在这两篇研究报告中,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4.小结:研究报告最主要的特点是要在掌握尽量多的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研究。
三、开拓思路,确定主题 1.教师举例说明生活中值得研究的问题很多,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 (1)牛顿发现苹果掉在地上,通过研究,发现了万有引力。 (2)瓦特观察水壶中的水开的情景,通过研究,发明了蒸汽机。 2.教师可以补充一些值得研究的主题,比如: (1)本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和分析 (2)菜场使用塑料包装袋的情况调查 (3)我家节约用水的调查 (4)校门口交通情况的调查和建议 (5)究竟有没有“UFO” (6)火星上有没有生命 5.学生竞争选择研究主题,组成研究小组。
四、制定计划,明确任务 1.出示研究计划的范例。比如:
第二小组研究计划
研究课题:我班同学视力保护情况调查 研究方法:1 发调查表,做统计。 2 观察同学的读写姿势。 3 访问家长,了解同学们在家保护视力的情况。
分 工:组 长:叶 青 调查统计:楚 雪 杨芳芳 观察记录:王天韵 何 阳 走访家长:姚 凡 李 洁 研究报告执笔:金 刚 时 间:5月15日前完成调查,5月20日完成研究报告。 2.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3.课堂交流各组研究计划。
五、课外作业 按照研究计划,搜集研究资料,越多越好。
第六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小组内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学习根据研究的问题处理信息。 2.研读两篇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3. 继续撰写研究报告,修改完善研究报告。 4. 交流汇报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总结综合性学习的收获。 教学过程
一、组内交流信息
二、学习处理信息 1.阅读研究报告《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 (1)这篇研究报告中是怎样处理搜集到的信息资料的?找到有关的内容,仔细阅读。 (2)课堂交流: ①搜集到的信息是要分类的,可以按照信息的不同方面分类。 ②搜集到的信息是要筛选的,有些要去掉。 2.对组内成员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
3.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 (1)明确筛选的标准: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没有。没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2)阅读资料,讨论筛选。
三、形成初步观点 1.认真阅读资料,想想是否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组内成员充分讨论。 2.如果不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作出结论,需要继续搜集资料;如果资料已经足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太多也不必要。要注意是否有不同的看法,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四、补充搜集资料
五、课外活动 进一步搜集资料,分类、筛选资料,讨论形成自己小组的观点。
六、研读研究报告,领悟写作要点 1.认真研读两篇研究报告,思考:两篇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归纳: (1)相同点:
(2)不同点:
七、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搜集整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八、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九、继续撰写研究报告 十、组内讨论修改研究报告 1.研究报告的标题是否表述清楚? 2.有关的信息资料表达是否明确? 3.语言是否通顺? 4.是否还可以用图表等方式更清晰直观的表达信息?
十一、修改制作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誊写或打印研究报告,并做好装帧美工等工作。
十二、交流汇报研究报告 1.支持人宣布汇报展示活动开始,说明有关的注意事项。 2.各小组轮汇报展示。 (1)小组内的主报告人汇报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 (2)同一小组的成员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意见。 (3)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其他成员解答。 各研究小组一次轮流汇报。
十三、评价研究成果 1.全班同学对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报告及其汇报作出评价,如,打分、评星级等。 2.教师作出综合评价。
十四、畅谈综合性学习体会
师生共同提出今后活动的方向。
|
畅所欲言
__________小组:“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时间_________ 活动内容_________ 活动地点_________ 活动形式_________ 预期的成果_______
本站所有资源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本站为非营利性站点,所有资源均是网上搜集或私下交流学习之用,任何涉及 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本站仅仅提供 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会在收到信息三天内给予处理! 本站提供的普通下载点可能造成多线程类的软件无法下载,建议直接点击或另存为下载!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513175919#qq.com(#换@),我们将尽快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