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漪《七根火柴》课堂实录
时间:1979年5月26日(星期六,上午第三、四节课)
任课老师:杨浦中学 于 漪
班级:初一(1)班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学习王愿坚同志的《七根火柴》,请同学们把书翻到98页[杨浦中学语文教研组编选:《语文阅读教材》(初中第一册)]。
火柴在生活中可以说是天天用到,看起来是那么微不足道。但是,你们可曾想过,在革命艰苦的年代里,在红军行过草地的时刻,就是这个火柴,发出过怎样的光?放射出多少热?它又有怎样的价值?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作者就是紧紧扣住火柴,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悲壮的赞歌。
我们已经预习了,请同学们说说看,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谁?X X X,[指定学生]你知道吗?
生(1):《七根火柴》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卢进勇。
师:请坐。她话讲得很完整。对她的回答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举手]X X。
生(2):《七根火柴》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那个同志”。
师:是“那个同志”。你讲得响一点。[学生举手]X X X。
生(3):对的。
师:“对的”?他们两个人讲的都对的?——啊?同意谁的?
生(3):X X。[指生(2)]
师:同意X X的,请坐。还有不同的意见吗?[学生举手]X X。
生(4):(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那个同志”和卢进勇。
师:《七根火柴》的主人公是“那个同志”和卢进勇。——看来同学们读了课文以后,初步得到的印象有这么不同的三个。我说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那个无名的战士。为什么主人公是无名战士呢?既然主人公是无名战士,为什么作者又花费那么多笔墨来写卢进勇呢?学习以后,就可以明白其中的道理。
(以上3分钟)
现在我们先学习文章的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第七节。请一位同学朗读,读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主人公是在怎样的环境里出现的?第二个问题是他怎样被引导到读者的面前来的?我们请一个同学先读一读。谁来读?——X X,读得响亮一点,大家仔细看书。
生(5):[朗读第一——七节]“天亮的时候……便一瘸一拐地向那声音走去。”[朗读中有添字、漏字的句子,教师让学生重读。]
师:他读得比较响亮,看看有没有读错的?[学生举手] XXX 。
生(6):“刹(chà)时”,他读了“sà”时”。
师:第二节的第二行,“刹(chà)时”,ch--à---chà,一起读。
师、生(集体):ch—à--chà,ch—à--chà,“刹(chà)时”。
师:好,还有吗?[学生举手]X X X。
生(7):“一阵凉风”,他读了“一阵冷风”。
师:“一阵凉风”。[学生举手]好,X X X。
生(8):第二节第三行应该是“冰雹(báo)”不是“冰bào”。
师:第几声?
生(8):第二声。
师:第二声,“冰雹”(báo)。好,还有吧?[学生举手]XXX 。
生(9):在口袋底部“zhān”还是'nián'呢?[指“粘”字]
师:她提了一个问题,在口袋里的东西是“nián”还是“zhān',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有人会回答吗?[学生举手]XX。
生(10):第一行是“粘粘(nián nián)的东西”,[指“突然,他的手触到了一点粘粘的东西。”]第二行是“粘(zhān)着一小撮青稞面粉”。
师:那就是说,这个字是——
生(部分):多音字。
师:多音字。在这儿有两个读音,明白了吗?——明白了没有?好,X X X[指生(9)]你把这两句话读一遍,“突然……”
生(9):“突然,他的手触到了一点粘粘(nián nián)的东西。他心里一喜,连忙蹲下身,把口袋翻过来。果然,在口袋底部粘(zhān)着一小撮青稞面粉”。
师:请坐。清楚了吧?[学生举手]好,X X X。
生(11):第三节的第五行,应该说是“浑(hún)浊”,他[指生(5)]说“hùn浊”。
师:“浑(hún)浊”。还有个地方啊,多了个字。[学生举手]X X X。
生(12):第四节应该是打了几个“寒颤(chàn),不是“寒zhàn”。
师:喔,这个字[指“颤”]究竟是读'chàn'还是读“zhàn”?
好,赶紧查字典。看看到底读什么?“寒zhàn'哪,还是“寒
chàn'哪?好,X X X查到了,你说说。[指定学生]
生(13):应该是“寒zhàn'。
师:zh---àn--zhàn,“寒颤(zhàn)”。好,刚刚在读的时候,还有一个地方加了个字,同学们看,第六节——“更觉得饿得难以忍受”。他加了字吧?“更感觉得饿得难以忍受”,加个“感”,句子就不通了。有个地方他读得很好的,什么地方呢?“同志——”,把一个破折号也读出来了!还有什么地方读得比较好的?——第五节的第一句话,他读得好吧?我们请XX[指生(5)]再读一遍这一句话。
生(5):“‘要是有堆火烤烤该多好啊!”’
师:请坐。好,刚刚我们读了一下,现在请同学们把作者集中笔墨写的关于环境的二、三两个小节阅读一下,请你们回答:草地的气候,草地的天,草地的地,[板书:草地]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怎样把这草地的气候、天、地的特点一下子就抓住,用关键词语描绘出来告诉读者的?看看,草地的气候怎样?要学会抓关键的词语。——好,下面有声音了,在讲了。[有些学生轻声议论]谁来回答?[学生举手]草地的气候?X X。
生(14):草地的气候是“怪”。
师:天呢?[学生举手]X X X。
生(15):天是“冒——乌云”。
师:天是“冒”——[生(15):乌云。]地呢?[学生举手]X X X。
生(16):地是——清楚。
师:我刚刚说的是看第二、第三节。气候的特点容易找,天和地的不那么容易,把第三节再看看。草地的气候——XXX[指生(15)]自己有补充了。
生(15):天是“阴”。
师:喔,天是“阴”。“阴”什么,它怎么说?
生(15):“阴沉沉的”。
师:“阴沉沉的”。地呢?地是怎样?请坐。[学生举手] X X X 。
生(17):看不清。
师:看不清,地看不清。草地是怎么写的?X X。[指定学生]
生(18):“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
师:“草地都沉浸在一片迷蒙的雨雾里”。[学生举手]好, X X X 。
生(19):“光滑地躺倒在烂泥里,连路也看不清了。”
师:什么东西“躺倒在烂泥里”?
生(19):草。
师:什么草?
生(19):荒草。
师:荒草“光滑地躺倒在烂泥里”。请坐。现在搞清楚了没有?草地的气候是——,大家回答。
生(集体):怪。
师:草地的天?
生(集体):阴沉沉。
师:草地的地,主要是烂泥和荒草,还有就是刚刚正音的地方,是什么呢?——绿色的浑浊的污水。现在我们先看草地的气候,“怪”,是一个关键词。“怪”在哪儿呢?谁能用一个成语来回答回答看,“怪”在什么地方?[学生举手]X X X。
生(20):瞬息万变。
师:好:瞬息万变。还有吧?[学生举手]X X X。
生(21):变幻莫测。
师:变幻莫测。[学生举手]X X X。
生(22):变化无常。
师:变化无常。[学生举手]X X X。
生(23):千变万化。
师:刚刚同学们讲的这四个词都很好,都是找出了一个什么特点啊?
师生:变。
师:好,我们看作者是怎么样抓住这个“变”来具体描绘的。我把作者写的表示变的连词和副词读一读,你们呢读变的内容。在变之前原来的情况是,听好啊!——“明明是月朗
星稀的好天气,忽然——”
生(集体):“一阵冷风吹来,浓云像从平地上冒出来的”。
师:“刹时——”
生(集体):“把天遮得严严的”。
师:“接着——”
生(集体):“就有一场暴雨,夹杂着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点地倾泻下来。”
师:“冰”什么?
生(集体):“雹(báo)”。
师:“冰雹(báo)”。刚刚我们理解了一下。你们看:“明明”——“忽然”——“刹时”——“接着”,这些词就具体准确地
写出了草地气候的变幻莫测,也就是说风云突变,雨雪交加。我们再看,草地的天,刚刚说了,是怎样的?
生(集体):“阴沉沉的。”
师:“阴沉沉的。”你说它是“阴沉沉的”,看得见吧?[生(部分):看不见。]为什么看不见?——为什么看不见?把表现看不见的关键的句子找到。说天是阴沉沉的,但是看不见的,哪一个是关键句子?
生(24):因为它“沉浸在迷蒙的雨雾里”。
师:因为它“沉浸在迷蒙的雨雾里”。对吧?整个的草地都是笼罩着迷蒙的雨雾。地,都是烂泥、荒草、污水。请同学们看,作者抓住了草地的气候、天、地这些特征来描写,告诉我
们这样一个环境是怎样啊?
生(部分):恶劣。
师:对,非常艰苦,而且呢,听不见——
师、生:人声。
师:看不见——
生(部分):人影。
师:好,X X讲,[指定学生]这是怎样的地方?
生(25):渺无人烟。
师:是渺无人烟的地方,所以不仅是艰苦,而且荒凉。我们红军长征过草地,就是在这样荒凉、艰苦的环境里行军的。正如毛主席所说的真是有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更何况是一个伤口发炎掉了队的同志呢?我们看,掉了队的卢进勇经受了一夜暴风雨的浇注,清晨,一阵凉风吹来,他强烈地感觉到身上怎么样?
生(部分):冷。
师:用哪个词来表现的?
生(26):“寒颤(chàn)”。[学生(几个):(纠正)“寒颤
(zhàn)”。]
师:“寒颤(zhàn)。”他还强烈地感到肚里怎么样啊?
生(部分):饿。
师:饿得怎么样啊?
生(内容来自存起来软件:www.cqlsoft.com
本站所有资源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本站为非营利性站点,所有资源均是网上搜集或私下交流学习之用,任何涉及
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本站仅仅提供
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会在收到信息三天内给予处理!
本站提供的普通下载点可能造成多线程类的软件无法下载,建议直接点击或另存为下载!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513175919#qq.com(#换@),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