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50 150 500
欢迎来到存起来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存起来软件站!
当前位置 >Home >教案 >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教案全集6教案
文档预览
文档内容

                   

分析 评价 反思 体会

 

 

 

 

 

 

 

 

 

 

 

 

 

 

 

 

 

 

 

 

 

 

 

第一课

 

《沁园春雪》——毛泽东

安排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

1、积累词语

2、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意,感知词中的形象和意境

3、掌握写景抒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在熟读和背诵这首词的基础上,感知全文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学会分析、质疑。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学习革命家伟大的英雄气概和壮志豪情。

 

 

 

  把握词上下片的安排,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字词的理解,文章的景物描写

 

 

教法选择

 

自学在先,教学在后,当堂训练(启发式教育)

 

学法引导

 

  自主、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课堂组织

形式

1、四人小组讨论

2、四大组课堂比赛

 

媒体应用

 

录音机等

 

资源利用

 

  教科书、工具书、参考书等

 

                 

分析 评价 反思 体会

                 《沁园春·雪》

——毛泽东

一、导入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关雪景的有几篇?这些篇章各是如何描写的?有何特点?如:《湖心亭看雪》等(温故知新,通过比较让学生对雪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伟人毛泽东的咏雪名篇《沁园春·雪》。现在请同学们马上熟悉全文,在最短时间内会背诵本文。

本词作于19362月初,毛泽东率红军赴河北抗日前线时所写的。

二、重点字词的理解

1、妖娆:指雪后阳光照耀下那种娇艳的美景。

2、风骚:代指文学才华。

3、红装素裹:美人的象征,作者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

4、一代天骄:对一个时代有极大影响的人。

三、自读要求

1、背诵。

2、找出本词的过渡句,谈谈作者的如何写景抒情的?

3、本词的语言运用有何特点?(小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四、教师指导、抽查

1、背诵分小组,由小组长负责,然后记分评比。

   抽查完后,听录音,跟着齐读,有感情地读。

2、明确:

过渡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写景与议论之间的过渡)

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北国风光至分外妖娆)下片(江山如此多娇至结束)。

分析:

上片:写景。先总写全雪景,后分写看到的细致景象。景色颇为波澜壮阔,气势磅礴,体现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襟。

 

 

                 

分析 评价 反思 体会

         长城内外   千里

”   大河上下   万里

         山舞银蛇      化静为动(丰富的想像)

         原驰蜡象

下片:抒情。展开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采用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措辞极有分寸,并不一概否定。

         

”    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也表现词人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3、明确:

本首词不达意语言非常凝练、贴切,极富表现力。

1)、动词运用细致到位:

如,望、看、封、飘、舞、驰。

2)、形容词极富形象:

如,滔滔、莽莽。

3)、巧妙运用比喻、拟人和对偶的修辞手法。

4)、短句多,节奏鲜明。

 

五、比较阅读课后练习三

与《减字木兰花》比较引导学生体会两首词的内容、情景和情感的异同。

明确:前者借景抒怀,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家领袖的豪情壮志;

      后者是写景叙事之作,描写行军的一个场景,表现工家红军一往无前的战斗气概。

      前者的写景议论;后者则是写景后叙事。

 

六、学生质疑

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可提出问题,让同学们解决。

 

七、课堂练习

同学们互相抽查背诵。

八、作业

1、中下学生继续背诵,中上同学预习下一课;]

2、完成新学案;

 

 

                 

分析 评价 反思 体会

               教学设计

《沁园春·雪》

——毛泽东

长城内外   千里

”    大河上下   万里

          山舞银蛇      化静为动(丰富的想像)

          原驰蜡象

”    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也表现词人自

信和伟大的抱负。

中心:本首词借景抒怀,赞美祖国山河的壮丽,抒发诗人作为革命家领袖的豪情壮志。

 

 

                 

分析 评价 反思 体会

 

 

 

 

 

 

 

 

 

 

 

 

 

 

 

 

 

 

 

 

 

 

 

 

第二课

    《雨说》——郑愁予

安排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朗读全诗,把握好诗的节奏。

2、体会这首诗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的象征意味。

3、理解全诗蕴含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在不断地诵读中体会全诗的意境及思想感情。采用引导、启发及讨论法。

情感态度

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

 

 

  引导学生把握全诗的思想感情。

 

 

  体会这首诗拟人化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的象征意味。

 

特别说明:

本站所有资源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本站为非营利性站点,所有资源均是网上搜集或私下交流学习之用,任何涉及

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本站仅仅提供

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会在收到信息三天内给予处理!

本站提供的普通下载点可能造成多线程类的软件无法下载,建议直接点击或另存为下载!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513175919#qq.com(#换@),我们将尽快处理。

猜你喜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