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刘伟杰、徐春红、谢敏珊、钟雪莲、刘家容、钟银鹰、阮蕾
教材分析:
本单元知识是学生在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连加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这是乘法运算的基础。教材通过“五环旗”这一情境,学习5的乘法口诀,这是学习乘法口诀的开始,教材把它作为起始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生学起来比较容易,因为平时学生最喜欢用手指计算,并明白有规律数数对学习乘法口诀的帮助。教材再通过“做家务”、“需要几个轮子”、“小熊请客”这几个学生常见的生活实际出发,进而学习2、3、4的乘法口诀,并通过“摘桃子”比赛、“可爱的小青蛙”、“回家路上”等巩固学生所学习的乘法口诀,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护有益动物的教育等。教材安排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学习新知识,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并为学习6—9的乘法口诀和发展学生的口算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连加计算方法,刚开始接触乘法口诀,学习欲望十分强烈。因为个别学生已经在家长的教育下,会背诵1~5的乘法口诀,但不明白乘法口诀是怎样编制出来的;大部分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这造就了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平衡,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材从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引导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引导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探索规律,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单元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编制2~5的乘法口诀并熟练运用口诀。
课时安排:
课题 | 教学内容 | 课时安排 |
数松果 | 5的乘法口诀 | 1课时 |
摘桃子 | 5的乘法口诀练习 | 1课时 |
做家务 | 2的乘法口诀 | 1课时 |
需要几个轮子 | 3的乘法口诀 | 1课时 |
可爱的小青蛙 | 2、3、5的乘法口诀练习 | 1课时 |
小熊请客 | 4的乘法口诀 | 1课时 |
回家路上 | 2~5的乘法口诀练习 | 1课时 |
练习一 | 练习课 | 1课时 |
机动 | 查漏补缺 | 1课时 |
第一课时 数松果
教学目标:
1.编制5的乘法口诀,初步记住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的能力。
3.在具体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有条理思考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
5的乘法口诀的熟练记忆和灵活运用。
设计思路:
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乘法口诀,教材把“5的乘法口诀”作为起始内容,这样安排便于学生感悟到乘法口诀的形成过程和内在联系。本教学设计密切配合教材,分为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借助“北京申奥成功”这一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
第二层次: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明白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和规律。
第三层次:通过对口令、做游戏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巩固所学的乘法口诀。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出示书本P10数松果的图,并观察图中有什么?
2.从图中你想到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第一至第三句口诀。
(1)分别出示1至3松果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如:是几个几?怎样列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列出3×5或5×3等。
(2)学习编制一句口诀。如: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
(3)整理这三句口诀。
引导学生把松果排列图、算式和口诀紧密结合起来理解。如:3行有15个松果,列算式是3×5=15或5×3=15,口诀是“三五十五”,表示“3个5是15”。
(4)记住这三句口诀。
2.学习第四至第九句口诀。
(1)依次出示第四行、第五行至第九行的松果图,学生自己试着把算式、口诀全部整理出来。
(2)理解这六句口诀。
像前三句的理解方法一样,逐句让学生说一说:图片、算式、口诀和意义。
(3)连起来读这六句口诀,想办法多记住几句。
3.完整记忆“5的乘法口诀”。
(1)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口诀?(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说说记住5的乘法口诀的好方法。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5的乘法口诀。
三.小游戏。
参照教材第11页下面的“数学游戏”的方法,两人一组进行游戏。
四.巩固应用:(书本练一练的题目)
1、对口令:(两人游戏)
(1)两人游戏,第一人说口诀前面的乘数,第二人对积。
(2)两人游戏,第一人说口诀,第二人对两道乘法算式。
2、口算:
5分钟内完成口算题,并在小组内对答案。
3、填一填,说说其中的规律
4、看图填空,并说说图中的意思,表示几个几。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学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第二课时 摘桃子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5的乘法口诀,能利用5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练习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5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5的乘法口诀。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学完“5的乘法口诀”后的综合练习与拓展应用课。分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背诵、对口令等形式,巩固5的乘法口诀。
第二层次:通过具体情境和不同的竞赛形式,使学生中活动中应用口诀。
第三层次:结合“数学万花筒”,使学生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从中颔略数学美,同时进行民族自尊、自强的教育
第四层次:进行相关的解题技巧与解题策略训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A、齐背口诀:B、组织对口令(师生互对、生生互对等)C、把口诀补充完整。
二.摘桃比赛。
1.以小猴子参加登山比赛的故事引入。
2.出示“摘桃子”的主题图。
3.两名同学分别扮演两只小猴子到台前比赛,其他同学在书上写得数,跟同桌分别从两边算起,进行比赛。
4.每位同学与同桌交换“登山位置”,再比赛一次。
5.订正答案,并要求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三.介绍乘法口诀。
介绍乘法口诀,并让学生自由读教材第13页“数学万花筒”的内容,并相互交流体会。
四.乘法口诀的应用与拓展练习。(书本练一练的题目)
1、练一练:通过看图说说图意,并解决问题
2、比大小,由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计算的方法。
3、(1)看图,说说你的图中意思。
(2)独立解决问题,并在四人小组中对答案
4、小组组交流,并从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五.总结:
学生在小组内谈体会和收获。
第三课时 做家务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2的乘法口诀,会运用2的乘法口诀正确计算和解决问题。
2.通过对2的乘法口诀的编写,培养简单的推理能力。
3.培爱劳动、喜欢做家务的习惯和品质。
教学重点:
2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应用。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口诀完成表内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5的乘法口诀,并对乘法的意义和口诀的来源都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学习2的乘法口诀。分以下几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摆筷子的活动导入,进行爱劳动教育。
第二层次:通学生自己的操作活动,明白2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规律。
第三层次:在游戏和练习中巩固刚学习的口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咱们班的许多同学都会做简单的家务活了,你们的爸爸妈妈肯定好高兴,谁来介绍你常做的家务活呢?(板书课题)
随着同学们的发言,教师适时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找出有效信息,提出有价值问题。
二.操作活动。
编写口诀与记忆口诀。
(1)1双筷子:1个2根是2根,算式1×2=2 口诀:一二得二
(2)2双筷子:2个2根是4根,算式2×2=4 口诀:二二得四
(1)思考后分组讨论:怎样才能较快地记住2的乘法口诀?
(2)学生汇报。教师点拨:相邻的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多少?
(3)设疑:如果二六得多少这句口诀忘记了,该怎么办?(学生发表看法)
(4)学生自由记口诀。
三.小游戏。
采用“对口令”的形式,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题。
四.探索与应用练习。(书本练一练的题目)
1、对口令:
两人游戏,第一人读口诀,第二人说两题乘法算式
2、画上圈后让学生探索规律,你有什么发现?从中找出与2相乘的积的特点
3、口算,直接写在书上。
4、结合题目中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独立解答
5、扩展题:四人小组讨论后,说说其结果。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
教学目标:
1.编制、理解、掌握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各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分以下几层次:
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层次:在操作活动中编制口诀、记忆口诀,并在练习中巩固口诀。
第三层次:通过“数学故事”,有效地培养观察、理解、表达、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交流。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几种车?它们各有几个轮子?
当学生谈到三轮车有3个轮子时,教师借机出示主题图。
二.操作活动。
1.算一算,填一填。
(1)出示表格,引导学生看懂表格的意思。
(2)学生独立填写。
(3)交流与订正。
2.摆一摆,说一说。
(1)要求学生边用小棒摆三角形边说。
(2)同桌交流摆三角形的过程。
三.编制口诀。
1.学生观察所填表格或所摆的9个三角形,先列出算式再编口诀,试着完成“3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2.小组内交流,然后集体对口诀进行规范。
3.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例如:“三六十八”表示3个6相加是18,也表示6个3相加是18;相对应的乘法算式有两个,即3×6=18或6×3=18。
用各种方法读读3的乘法口诀。
四.记忆口诀。
1.(小组讨论):怎样才能记住3的乘法口诀?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规律,帮助记忆。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3的乘法口诀。
五.综合练习。
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2、3题。
1、找朋友,让孩子独立完成,并展示结果
2、找规律,先独立完成或小组内讨论完成,最后要说说每一题的规律是什么
3、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四人小组比赛,每人选一只小动物,看谁做得又对又快,比赛后说说结果。
六.数学故事。
(1)学生自己看图说说故事内容。
(2)同桌同学互讲数学故事。
(3)提取故事中的有价值信息,并在小组内解答。
七.总结:
交流本节课的收获,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
第五课时 可爱的小青蛙
教学目标:
1.巩固2、3、5的乘法口诀,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形式样的活动提高练习的兴趣,并进行爱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根据题意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学完2、3、5的乘法口诀后的阶段性的综合练习课。为避免以往练习课的单调乏味,配合生动活泼的教材,进行了独具特色的设计。
1.通过以“可爱的小青蛙”为主题的三项活动(找妈妈、跳远、吃害虫)巩固和应用2、3、5的乘法口诀,同时渗透爱护有益动物的思想教育。
2.通过“练一练”中的第2题,训练学生能找准题目里的隐蔽条件,理解算式的含义。
3.通过开放性练习,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有序性和严密性。
教学过程:
一.主题谈话。
教师板书课题,让学生交流:你知道关于小青蛙的哪些知识?
二.主题活动。
1.活动(一):小蝌蚪找妈妈(“连一连”)
(1)看图讲故事。
A.出示“连一连”图片,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像,以儿童故事的形式表述图意。
B.在观察、思考和联想的基础上,各小组展开讨论。
C.小组代表述说故事内容。
(2)连线找妈妈。
A.学生用连线的形式帮小蝌蚪找妈妈。
B.共同交流。
2.活动(二):跳远比赛(“比一比”内容来自存起来软件:www.cqlsoft.com
本站所有资源仅供学习与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
本站为非营利性站点,所有资源均是网上搜集或私下交流学习之用,任何涉及
商业盈利目的均不得使用,否则产生的一切后果将由您自己承担!本站仅仅提供
一个观摩学习的环境,将不对任何资源负法律责任。所有资源请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版权利益,敬请来信联系我们。我们会在收到信息三天内给予处理!
本站提供的普通下载点可能造成多线程类的软件无法下载,建议直接点击或另存为下载!
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联系513175919#qq.com(#换@),我们将尽快处理。